众所周知,学生投入的程度影响着一节课质量的好坏,而要让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去,那就不得不考虑怎么提出有效问题、如何营造**气氛、怎样调控对话进度等问题了。本文试从课堂控制入手,探讨如何让学生投入课堂,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提出有效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对语文教学来说,提问题是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选择什么样的话题,在什么情况下抛出该话题,是极有讲究的,它关系到课堂对话交流的成败。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有效的话题呢?一般而言,要求话题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使学生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形成认知冲突,这样,学生才会因氛围和谐、难易适中而乐于交流对话。此外,找准话题在文中的衍生点,也是十分重要的。结合这两点,我们就能从多个角度和衍生点切入提出较好的话题了,这里不妨以《穷人》为例来探讨这几个切入角度:
1.利用文章空白之处发问切入话题。
文章空白包括语言、句法、意境等方面的空白,这些空白是展开对话的关键之处。《穷人》中有多处空白可供提问。如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但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桑娜一家的“穷”?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类似的问题能触动学生思维的地位,使想象力在瞬间迸发火花。
2.由文中矛盾之处提问切入话题。
具体来说,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品质、功过得失以及人物命运,因人物以及环境的错综复杂,往往是矛盾集中之处。《穷人》中有多处心理情感的矛盾点,可供展开话题。如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么忐忑不安,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她会如何面对即将打鱼归来的丈夫,是隐瞒,还是坦诚相告呢?丈夫会责怪她吗?……类似这样的问题都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参与对话交流的热情。这样的问题既磨砺了学生的思维,又从一点切入串起对内容的整体理解。
3.从内容不凡之处提问切入话题。
所谓“不凡”是指文中那些与阅读者主体经验不一样的地方,即 “陌生化”。它既打破了阅读者的经验习惯,又能吸引读者,唤醒主体的审美兴趣。而当渔夫听说西蒙死后,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会让这七个孩子受一点委屈,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贫苦的,但在渔夫和桑娜支持下,将永远是温暖而舒适的。
因此对桑娜夫妇虽生活困苦但仍收养孩子的行为的思索,是最能揭示主题,又最能感染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对造成桑娜一家贫穷的社会原因和他们的善举加以探究,正是课文解读的关键所在。
二、营造气氛,尊重“倾听”、“表达”
现代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主要求,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旺盛,兴趣广泛,独立求异,注重自我评价。这些都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关心学生,主动去指导他们,并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要讲诚信、平等,使双方无拘无束,坦诚地袒露襟怀,使课堂成为精神愉悦的、畅快的交流场所。唯如此,才能营造起一种适合学生需要的对话式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表达,通过倾听来推动对话;同时也要有能力让学生主动“倾听”,主动表达参与对话。倾听是交流的前提。
三、关注互动交流,进行适度调控
新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
同时,生成和建构,需要在有序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互动应该是有序的,任由学生随意发挥,课堂会变得杂乱无章,学生也受益甚少。因此,教师需通过巧妙的点拨适度地控制互动交流的方向。要实现课堂的有序调控,大体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导。
当学生思维迟滞时,教师应适时激活。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学生原有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淀是实现对话交流的重要基础,而文中往往因时空、知识范畴、思想理念、风俗传统等方面的距离而令学生产生较大的的陌生感和隔膜。这时就需要教师或绕道迂回、旁敲侧击;或铺路搭桥,化难为易;或同类启发,触类旁通;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帮助学生化解掉对文本的陌生感和隔膜。
2.放。
围绕某一问题,学生见解见仁见智时,教师应创造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的独创发现。而不要急于用自己的理解去限定学生的思维,更不要用权威专家、教学参考的答案去排除学生的奇思妙想,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各陈其由、各抒己见,促进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3.收。
在提倡对话及解读的多元化的同时,也不能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的思维方向。文本凝结了作者特定的生活经历、历史现实、情感判断、一旦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就具有了自身意义的规定*。因此,对文本的解读首先应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一旦发现学生的回答有错误的甚至荒谬的观点,教师应理直气壮地指出并予以纠正。同时捕捉师生对话过程中生成的,紧扣文本的课程资源,使得师生间的对话精彩而有效,避免流于空谈。
综上,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发生关系的意义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创设有效问题,营造良好气氛,并对学生进行适时调控,才能使互动对话成为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实现有意义交往的媒介。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几
- [教育理论]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营造高
- [教育理论] 写作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 [教育理论]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 [教育理论] 浅谈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 [教育理论] 关于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
- [教育理论] 关注后进生 促进其进步和
- [教育理论] 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竞争意
- [教育理论] 活用教材 服务教学
- [教育理论] 小议农村学校如何选择实践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