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在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文学新现象面前,传统的文学批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面对新变化,传统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坚守文学批评的使命,引导文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须调整自身的不合理因素,适应时代的变化,必要从大众文学批评中提取可借鉴的因素。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大众文学批评
2009年4月,全民参与的选秀运动——“快乐女声”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一路被评委看好的实力唱将郁可唯最终杀进4强。但在这之后4进3的比赛中,输给李霄云,位列第4。“快乐女声”评委之一巫启贤于8月25日在其博客中发表文章“快女四强,是强”中谈到郁可唯的失利时说,她“虽然把《玫瑰人生》唱得如痴如醉,却让一个把《斗牛》唱得普普通通的李霄云P了下去,虽然我们很痛心,好音乐又一次败在热闹激情的手下,但是因为这比赛不只是有专业评委,还有大众评委的投票左右大局,他们可能是因为选手的一句话,一滴泪,或一个故事就会把票投过去,而跟选手的演唱表现毫无关系,时常令我们有一种挫败感。”在“快乐女声”这样一个商业化色彩浓重的选秀节目中,我们不排除大众被商业利益操控的嫌疑,但巫启贤谈到的“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的差别却是指出了精英与大众在面对艺术对象时的关键不同。大众常常因主观感情的偏好等因素而在对艺术对象进行审美判断时加人更多个人化的因素,而专业精英则更注重理论、技巧的运用,更具学理化色彩。艺术如此,文学亦如此,这最明显地体现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上。
90年代以来,《第一次亲密接触》、《告别薇安》、《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涌现出来。2008年11月,中国作协指导、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中文在线联合举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这次活动集中了《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等20余家文学名刊的资深编辑参与审读和评点,最终推出十部网络文学佳作。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网络文学,正如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网络文学研究专家欧阳友权所说:“这个一度连‘正名’都困难的‘野路子’文学,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社会的文化视野,步人了时代文学的殿堂。”在福州参加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作协主席铁凝、副主席陈建功也认为,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铁凝说,网络文学的兴起,颠覆了纸质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它是一个完全平民、自由的平台,给每一个喜欢写字的人以相对平等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学现象。相对于掌控在少数统治者或精英人士手里的传统文学,网络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空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及文学批评像现在这样繁荣这样无拘无束。
但是,一些学者在众生喧哗中提出质疑。白烨在《文学批评的声音太弱了——有关文坛现状的问题与建言》中明确指出:我国当代的网络文学实际上处于“无监管、无批评、无引导”的“三无状态”。网络文学这样一个新生的事物,由于其充分的自由:参与主体身份的自由、“说什么”的自由、“怎么说”的自由,以及网络技术造成的文学环境的极端宽容,促成了这样一个喧嚣与热闹的文学景象。在网络上常见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但一些文学水平低、思想道德水平低的作品也混杂其中,甚至由于商业化、社会化等原因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热捧。在网络文学的鉴赏和评判中,大众由于充分地参与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而他们,如同巫启贤所说,“可能是因为选手的一句话,一滴泪,或一个故事就会把票投过去”,他们更关注选手或作品的“切身相关性”,而忽视一部文学作品应具有的文学价值。因此,本文认为,网络文学迫切需要文学批评,尤其是传统文学批评、专业文学批评的引导,使其及时准确地调适自己前行的路标,以便用业绩和品质历史地证明自己。
表面上看,网络文学是有自己的文学批评的,如谭德晶的《网络文学批评论纲》一书便是专门分析网络文学批评即大众文学批评方式所出现的特征的,但是这种批评方式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虽然其中有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理论色彩浓厚的批评,但它们大多是以直觉感性评价为主,多数只是一两句的点评,既不规范,也无章法。更重要的是缺乏明确的批评标准与专业的学术理念指导,更注重充当“自我表现”的角色,因而不能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功能。而在此时迫切需要站出来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学批评却在面对驳杂庞大的网络文学面前出现了失语的状况。传统文学批评的权威身份崩溃了,消费主义、感官享受主义、趣味主义风盛行,没有人理会谁是经典、谁是大师,没有人耳提面命地说“***是工农阶级的代表”,也没有人愿意正襟危坐去听权威老者说经论道,网络成为一个消费欲望、寻求快感的平台。传统批评家所倡导的时代使命、文学使命与网络相隔甚远。在这样吵吵嚷嚷的环境下,即使有几个大师发出呐喊,也很快消失于茫茫网海,这是传统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如何在网络文学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我认为,传统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坚守传统文学批评的使命,引导文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须调整自身的不合理因素,适应时代的变化,必要从大众文学批评中提取可借鉴的因素。
一、树立人文主义精神、坚守文学使命
人文主义精神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种非宗教性的以人的精神、理性、文化价值为基点的对极权、物质、肉体、流行、当下的一种超越,它往往在“天下汤汤”之时提醒人们留意于这些基本价值,批判统治者或芸芸众生那种非理性的极端和狂热。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膨胀,网络文学中弥漫着大众文化流行的趣味主义、享乐主义、感官刺激,网络上的大众批评方式也是如此,虽然有一些怀着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批评的作品,但多数大众常常凭个人喜好,常常通过评论作品来抒写一己情怀,这是由于大众对主观内心世界的过度关注造成的,这些都在无情地消解着理想、崇高、英雄主义,消解着一切绝对、终极、本质的形而上价值,而作为传统批评家则应在网络文学面前承担更多的责任。
“解构主义中,批评家被告知,他们并不具有启蒙资格,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操作,一种标志职业身份的手段。”我认为,文学批评活动绝非白娱自乐地操作,当然批评家也不仅仅是对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进行解说,而更应该重点通过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作家的创作取向等等方面来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目前部分传统文学批评家成了商家谋取商业利益的筹码,而批评者本人由于利益的驱使,也甘当筹码,把粗制滥造的作品说得天花乱坠,出现吹捧式批评和炒作式批评。这一方面是批评家个人道德素质水平高低的反映,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一方面混淆大众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使得精品的浮出和流传愈加困难,这一点是值得文学界引以为戒的。
二、批评策略的转换
不可否认,在网络文学面前,传统文学批评缺乏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性太强,批评术语太多。甚至有些晦涩难懂。游荡在网络上的读者上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娱乐,试想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看一个轻松的笑话、一部声色并茂的电影、几页故事曲折离奇的小说,这种诱惑下,有几个人能静下来心去读懂传统批评家的理论术语?福柯曾断言“话语的真理性不仅在于它说什么,而且在于它怎么说,换言之。话语是否被接受为真理,不仅与它的内容有关,而且还与话语使用者的意向有关”。传统文学批评应在批评策略上,语言的言说方式上向大众文学批评学习。当然,大众文学批评的通俗易懂多是由于批评者缺乏理论修养,不能熟练地掌握文学批评术语而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的,但是它的确在客观上使得文学批评开始摆脱沉重的说教,开始变得富有个性了。对于传统文学批评,尽量使文学批评通俗易懂,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相信它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三、回归民间。向大众靠拢
文学的发生和生长,通常都是这样的情形:它总是首先生长发育在民间的土壤里然后被知识分子、士大夫们拿过来,将它慢慢变成“雅化”的东西,然后愈来愈雅,愈来愈在它上面变出许多新的花样来,于是它就慢慢地在士大夫的手里僵化、衰败、最后死掉,然后文学又要在民间去寻找新的源头了。目前,传统文学批评出现的状况是学院化批评的趋向越来越明显,文学及文学批评成了极少数精英知识分子关起门做的研究型活动,脱离了文学发生的现状,纸上谈兵,所以一代一代的文学及其批评经历了如此的循环过程。面对网络文学也是如此,元辰曾呼吁:“希望评论网络文学者有三个月以上阅读网络作品与参与创作讨论的经历,这是最基本的资格。”这说明了部分传统批评家缺乏对批评对象的深入了解,而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对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他们无法及时做出回应,或无法结合自身文化经验的感受找到合适的理论言说。这其中有年龄的原因,网络文学的参与者多是15-3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从事传统批评者多是40岁以上的大学教授或长期从事纸质文学评论的批评家、编辑。这些人或许对纸质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甚为熟悉和了解,然而却少有大量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或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所以回归民间,在这里也就是回归网络,可以使文学批评不断地获取源头,这就需要传统文学批评低下姿态向大众靠拢。
总之,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给传统文学批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文学发展仅短短十年,传统文学批评则有了数千年的历史,想要批评家迅速改变原有的批评方式、批评习惯,适应新变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正确的理论指引下使其慢慢地适应,找到自身的立足点,继续发挥崇高的文学使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
试论传统文学批评如何应对网络文学的挑战
来源::未知 | 作者:扎金花大师-官网|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试论《诗言志辨》看朱自清的文学批评研究法
- 下一篇:试析中国新感觉派形成探因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现当代文学] 说《围城》的讽刺特色
- [现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中的地主形象探析
- [现当代文学] 试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
- [现当代文学] 试论孔子学院背后所代表的
- [现当代文学] 浅谈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原
- [现当代文学] 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
- [现当代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之著作权
- [现当代文学] 试析中世纪文学批评的几种
- [现当代文学] 论徐志摩的理想化人生
- [现当代文学] 浅议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
-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现当代文学] 论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 [现当代文学] 戏剧性散文与散文戏剧性
- [现当代文学]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
- [现当代文学] 浅论张恨水笔下的市民社会
- [现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与创新